尊敬的峰會大陸方面郭金龍理事長,尊敬的國台辦劉結一主任,北京市陳吉寧市長和北京市的各位領導,來自京台和兩岸各地的企業先進,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上午好!

        本人很高興應邀以此次論壇支持單位 –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的身分,與峰會大陸方面郭金龍理事長共同參與今天『第23 屆京台科技論壇』的「峰會論壇」( 開幕式)。今年的『京台科技論壇』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改以線上線下視頻連線的方式進行,採取了突破性的做法,但也仍然延續了京台間的交流,希望能夠協助雙方的產業,共同因應國際新情勢的挑戰,攜手開拓創新融合的對策。本人特別要代表台灣方面的參會者,對論壇主辦單位 – 北京市政府、國台辦,以及北京市各承辦及協辦單位的持續努力,表達感謝和敬佩之意。

        『京台科技論壇』已經成功地舉辦了22屆,是北京與台灣之間歷史最久遠、層面最廣泛、影響最深遠的交流平台,過去20 多年來吸引了眾多兩岸企業界的踴躍參與,也獲得了相當豐碩的成果。去年8 月,兩岸企業家峰會在郭理事長的悉心安排之下,首度參加了『第22 屆京台科技論壇』; 論壇還特別為峰會台灣方面舉辦了『一帶一路專題論壇』和『京台產融創新論壇』二個專題論壇,同時也針對『兩岸共同市場之路』的新議題進行了非正式研討。今年的『第23 屆京台科技論壇』,主辦方熱情邀請台灣峰會四個產業小組,擴大參與『京台金融合作論壇』等四個分場論壇,同時也邀請台方其他各重要產業公協會共同參與『』等分場論壇。本人要利用這個機會,對郭金龍理事長、國台辦和北京市政府的熱誠邀請和大力支持,再度表達誠摯的謝意。

        今年論壇的各個分場論壇討論的議題,涵蓋了兩岸新興策略產業和新基建產業的合作、現有產業的轉型升級、智慧城市的創新應用、兩岸金融產業的國際化和創新合作發展趨勢,以及兩岸防控新冠疫情和促進生醫健康產業合作等各項極為重要且切合時勢需要的關鍵性議題。相信透過這兩天的密集會議,雙方的企業家將有機會進行密切的互動交流,深入探索兩岸產業共同面對當前艱困嚴峻的內外環境,如何攜手合作、突破困境,共謀創新發展,發掘潛在商機的新策略和新途徑。

        儘管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今年1 到9月的貿易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對大陸的出、進口分別成長 13.3% 和 7.9%,台灣對大陸出、進口占台灣出、進口總值的比例分別提高到43.6% 和 22.2%,顯見大陸市場對台灣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兩岸經貿互賴程度也越來越緊密。此一發展趨勢和成果是兩岸產業依循市場自由運作的原則所達成,對兩岸的經濟和產業發展都有莫大的利益,實在值得雙方好好珍惜和維護。

        過去一年多以來,儘管面臨著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國際經貿情勢劇烈震盪、產業供應鏈調整重組等重大的局勢變遷和挑戰,大陸方面仍持續堅定採取各項服務市場及金融產業改革開放措施,並致力推動雙循環、新基建等新的經濟大戰略; 對於同樣面臨巨大衝擊的大陸台商而言,將是一個重尋企業穩定運營、致力轉型創新發展,以及拓展更大市場商機的良好時機。大陸方面在今年5 月間出台的11 項對台商的支持措施,除協助台商對抗新冠疫情,儘速復工復產之外,更強調要促進台商參與新型基礎建設、支持台商穩定外貿業務和引導台商拓展內需市場等。以上這些重要的政策措施,將是台商因應當前困境、突破現有障礙、探索未來遠景的最佳憑藉和重要助力。

        本人期待北京市能夠充分發揮作為大陸科技創新的重要角色,大力促進產業關鍵新科技的自主創新,並透過9 月間獲批設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加速金融業和各項服務業的開放創新,並為大陸的產業科技和金融服務的全面提升作出更大的貢獻,引領大陸的經濟朝向更高層次、更加開放的目標奮勇邁進,也為京台雙方的產業,鋪設一個更為開闊、更高層次的融合合作發展新平台。

        最後,本人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與會各位領導及嘉賓身體健康、事業成功。謝謝大家!

        尊敬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郭金龍理事長,尊敬的國台辦劉結一主任,尊敬的上海市委李強書記,各位台灣企業界和大陸台商先進,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能夠與各位台灣企業界和大陸台商先進一起前來上海,出席今天的「台商聚力長三角兩岸共享新機遇」活動。首先本人要代表來自兩岸的台商朋友們,感謝國台辦和上海市委的費心安排和盛情邀請,使大家能有機會參加此次聚焦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活動。

        長三角總人口超過1.5 億,人均所得超過1.4 萬美元,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體系完備、群聚效益突出、創新要素集聚、國際化水平領先,經濟社會發展的稟賦和條件相當優異,長久以來即是台資企業在大陸最主要的投資地區之一。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在長三角投資的台商家數約佔大陸台商總家數的三分之一,投資金額更高達一半以上; 其投資的主要領域包括電子零配件、電子資訊及光學、機械裝備、批發零售,以及化學、塑橡膠等產業,主要集中在昆山、蘇州和上海等地。

        過去二、三十年來,數萬家台商在長三角地區持續投資設廠、擴大事業版圖,建立了堅強的產銷基地,並逐漸融入當地的產業體系,協助提升了當地的產業發展層次,並創造了可觀的就業機會和外匯收入,成為長三角經濟高速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然而,目前很多台商面臨貿易保護主義的嚴重衝擊和大陸內需市場的迅速變化,必須努力加速轉型升級,才能突破當前的經營困境,掌握未來的潛在商機。

        大陸國務院甫於12 月1 日發布《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此一規劃綱要是指導長三角地區到2025 年和2035 年期間一體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制定相關規畫和政策的依據。《規劃綱要》提出了「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除將持續提升長三角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水平之外,並將藉由構建區域創新共同體、加強產業分工協作和推動產業與創新深度融合等措施,加強區域協同創新產業體系的建設,提升優勢產業領域的競爭力,形成世界級的產業集群。《規劃綱要》中特提出要發展高質量的製造業和高端的服務經濟,以及培育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這些策略規劃,明確地勾勒出長三角未來長遠發展的宏大藍圖,同時也為台商提供了難得的轉型升級契機和廣闊的事業發展空間。台商朋友應密切關注其動態,深入研究其內容,並展開新的策略布局,迅速採取因應行動。

        本人建議,為因應當前經濟環境的重大變局,以及配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策略方向,兩岸的產業應朝以下兩個層面加強合作:

( 一) 在先進製造業方面,兩岸應合作開創「高端製造」和「智能製造」的先進技術創新型製造業,持續優化兩岸產業合理分工模式,提升兩岸產業深度融合層次。

( 二) 在現代服務業方面,兩岸應針對金融保險、健康醫療、文創設計、休閒旅遊、電子商務、互聯網、運輸物流、環保節能等具有市場需求潛力和優勢互補空間的「現代服務業」,展開全面合作,發揮相乘效果,深化融合發展。以台商過去二、三十年在長三角產業發展歷程中,特別是在信息產業方面扮演的關鍵引領角色,未來應有很大的機會,利用「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嶄新機遇,與大陸的企業攜手合作,共創新局。

        台商長久以來即是長三角經濟發展的重要助力,今後也必將是長三角追求開放創新、高質量發展新目標的最佳夥伴。我們期待長三角的三省一市能在一體化發展的新架構之下,藉由自貿區、示範區等各個新載體,對台商提供更多、更切合需要的政策支持,並持續深化落實對台商的各項優惠措施。相信兩岸的產業將可在「長三角一體化」所規劃的更大格局、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上,積極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不斷發掘新的合作商機,達成優勢互補、互利共榮的目標。兩岸企業家峰會做為促進兩岸產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將樂於居間協助,促成長三角與台灣的產業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最後,預祝此次活動圓滿成功,讓台商能以長三角做為重要基地,強化與長三角的融合發展,攜手走出新的發展格局,開創新的發展遠景。祝福各位與會嘉賓身體健康,事業成功,鴻圖大展。謝謝各位!

        尊敬的峰會大陸方面郭金龍理事長、國台辦劉結一主任,尊敬的廣東省委李希書記,各位台灣企業界先進、各位大陸台商朋友,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上午好!

        本人今天很高興能夠和各位台灣的企業界領袖一起前來廣州,出席此次「台商一起來,融入大灣區」活動。首先我要代表來自台灣和大陸各地的台商朋友們,感謝廣東省委和省政府、國台辦及商務部的費心安排和盛情邀請,使我們能有機會參加此次專門為台商舉辦的“大灣區"考察參訪活動。

        珠三角是台商早年前來大陸投資的起始點和發源地。過去三、四十年來,數十萬台商在廣東持續投資設廠、擴大事業版圖,協助廣東建立製造銷售基地,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同時也為本地民眾創造了可觀的就業機會,成為廣東經濟高速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許多廣東台商歷經數十年的辛勤耕耘,在廣東落戶生根、成長茁壯,並逐漸融入珠三角的產業體系,對廣東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此一傑出的成就,值得大家共同珍惜。

        大陸在今年2 月18 日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做為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十一個城市未來15 年協同發展的指導綱領。“大灣區"總人口超過7,000 萬,GDP 超過10 萬億人民幣,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要素集聚、國際化水平領先,基礎條件優良,發展遠景看好,獲得海內外各界人士,包括台灣企業界的高度關注。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計劃將“大灣區"建設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並對區內的11 個城市提出了明確的產業發展定位,期待透過交通電信基礎建設的緊密連結,促成各城市產業供應體系進行更合理的分工和更深度的融合,共同構築成一個龐大活絡的經濟生態圈。《規劃綱要》提出“大灣區"產業發展的未來方向,與台灣經濟發展的歷程和台商轉型升級的目標高度地契合,雙方具有十分廣闊的合作空間和巨大的共同利益。台商朋友們應加以重視,並儘速展開實際行動,才能分享“大灣區"提供的各項合作商機。本人謹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和建議供台商朋友們參考:

        第一,“大灣區"將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包括先進製造業、策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也是台商較具優勢的領域。台商在(1) 高端智能裝備及製造、機器人及零部件等先進製造業,(2) 新一代信息及通訊技術、工業互聯網、節能環保等策略性新興產業,以及(3) 金融服務、健康醫療、文化創意、旅遊休閒等現代服務業領域,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競爭優勢,是“大灣區"尋求合作的最佳夥伴。

        第二,“大灣區"將致力建設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是未來全球產業競爭的關鍵,兩岸的企業都非常重視產業科技的創新研發和市場應用。台商應妥善利用“大灣區"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透過其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運用其優化的創新制度和政策環境,以及國際創新資源,深化與“大灣區"的創新合作,共同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和產業創新轉型。

        第三,“大灣區"將積極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人員貨物往來便利化等對外開放措施,以及促進“大灣區"企業共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國際市場開拓,將可為台商創造更便捷的經營環境和更寬廣的合作空間。

        第四,台商可利用“大灣區"所提供的開放平台,在區內展開新的策略部署和產業布局,透過技術創新、資源整合、產業升級和市場鏈結等不同的方式,與區內各城市進行全方位、跨領域、多樣化、新型態的合作。

        本人期待廣東能與台商攜手並進,在“大灣區"所規劃的更大格局、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上,探索新的合作模式,發掘新的合作商機,達成優勢互補、互利共榮的目標。本人建議“大灣區"各城市建立與台商團體的合作平台,並舉辦一系列的政策說明會和商機媒合會,以促進台商與“大灣區"在各城市、各不同產業領域的深度合作。其次,建議“大灣區"各城市擴大實施各項惠台措施,協助台商在區內設立各種台商產業專區和研發基地,並提供減稅和金融支持。另外,建議“大灣區"各城市與台灣各城市進行多點有序的交流,發揮合作綜效。“兩岸企業家峰會"做為促進兩岸產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樂於居間協助,促成“大灣區"與台灣產業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最後,本人預祝此次活動圓滿成功,讓台商能以“大灣區"做為重要基地,強化與“大灣區"的融合,從“大灣區"再出發、再躍升,走出新的發展格局,開創新的發展遠景。祝福各位與會嘉賓身體健康,事業成功,鴻圖大展。謝謝各位!

        首先,在炎炎暑熱的八月夏季,祝福各位健康平安、吉祥如意!

        本通訊已經有幾年沒跟大家見面了,主要原因是2020 年春,新冠(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以往兩岸正常交流的活動,幾乎全面中止。本基金會歷年來,每年皆出席的博鰲亞洲論壇(Boao Forum for Asia),以及諸多兩岸交流的論壇,如昆山產業合作論壇、京台科技論壇、天津海河論壇等,偶採視訊方式舉行,但交流效果較受限制,因此通訊出版就延宕到今年。

        雖然近三年受COVID-19 疫情影響,兩岸實質交流活動大受限制,但是兩岸之間的貿易卻依然平穩,參考財政部關務署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台灣對大陸的出口總值,從2019 年917 億美元、2020 年1,024 億美元、2021 年1,259 億美元、2022 年稍降為1,211 億美元。大陸對台灣的出口,也呈逐年增加趨勢,由2019 年573億美元、2020 年635 億美元、2021 年824 億美元、2022 年為839 億美元。兩岸之間的貿易,使台灣成為貿易出超的最主要來源,這也說明兩岸之間的貿易,已漸形成「共同市場」的關係。

        今(2023)年開春以來,隨著全球COVID-19 疫情的解封,經濟社會生活漸趨正常化,兩岸交流活動也逐漸恢復,採取實體線下方式舉行。就本基金會來說,從2003 年到2019 年每年均出席的博鰲亞洲論壇,也在2020 年停開,2021~2022年則採線上舉行,本基金會均因疫情限制未能出席。今年三月春暖花開之際,博鰲亞洲論壇終於採實體進行,本基金會也難得在三年後,能夠由董事長親自出席盛會,實屬十分難得,本期通訊有篇出席論壇的報導。下半年也積極規劃出席昆山產業合作論壇及天津海河論壇。我們期盼隨著未來兩岸經貿的發展,參與更多與兩岸共同市場議題相關的論壇。

        本基金會由榮譽董事長蕭萬長副總統於2001 年邀請國內多位殷實企業人士成立以來,在董、監事的支持下,走過了22 年,就一個純屬民間的基金會來說,難能可貴,在此要特別感謝蕭副總統當年的高瞻遠囑,成立這個有意義的基金會,也感謝歷年來所有董、監事的指導,使基金會能不斷往前邁進,永續發展。

 

致詞稿

       本人非常榮幸能和所有貴賓一起出席 ” 昆山慧聚廣埸 ”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揭牌儀式。除了恭喜台商, 也感謝大陸各級政府, 讓台商在想家的時候在企業或個人事業順暢或有不如意時, 能有個心靈寄託的埸所, 讓台商在這裡能找到家的感覺。

      在台灣拜媽祖及土地公是百姓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份, 媽祖及土地公都起源於大陸,發揚在台灣的重要 ” 民間信俗 “, ( 大陸歸在民間信俗, 比較沒宗教壓力 ), 也是連結兩岸重要的精神及文化紐帶。 所以也希望這個兩岸的交流基地未來能在兩岸間推動更多的文化交流。

       昆山在台灣知名度很高, 是出了名的小臺北, 希望各級政府能夠再接再厲, 藉由昆山深化兩岸合作試驗區對台灣的先行先試政策, 一起打造成兩岸共同市埸的試驗區。 最後祝福所有貴賓健康平安、 萬事如意, 台商賺大錢。

活動紀實

       2019 年 3 月 23 日昆山台商與兩岸嘉賓同胞一起出席見證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 蕭榮譽董事長以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理事長身份專程出席參加這次活動, 當天抵達會場即受到昆山台商、 臺胞的夾道歡迎, 蕭榮譽董事長一下車就前往天后宮參拜媽祖, 沿途台灣義工們熱情的喊出「 副總統好」 的問候聲此起彼落, 不絕於耳, 蕭榮譽董事長用招牌的微笑向大家回應打招呼, 許多大陸的義工對他的親和力更是印象深刻。

       蕭榮譽董事長致詞時表示, 昆山作為大陸台商投資最活躍、 台資企業最密集、 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 廣大台商臺胞在昆山有了一個心靈寄託的場所「 慧聚天后宮」, 可以拜拜媽祖、 土地公, 因此有了家的感覺, 這是兩岸同胞共建「 精神家園」 的最好示範。 中華傳統民俗在海峽兩岸關係中發揮著獨特的文化優勢, 成為兩岸交流的橋梁紐帶,希望「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未來能夠在兩岸之間推動更多的文化交流, 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儀式結束後隨即前往兩岸文化交流中心參觀, 由兩岸百位書畫家的現場揮毫、 素人藝術家油畫展、 國學講座、 打坐靈修班、 插花班、寫意國畫班、 親子教室趣味 DIY、 媽祖聖蹟青花瓷版畫展等展覽與課程。

       昆山台商協會榮譽會長孫德聰表示, 10萬台商臺胞紮根昆山、 安居樂業, 昆山已成為廣大台商臺胞的「 第二故鄉」, 慧聚廣場每年舉辦豐富多樣的兩岸文化交流活動, 已成為昆台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這次的授牌儀式國民黨主席吳敦義, 前主席吳伯雄、 洪秀柱、 朱立倫, 前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以及中華媽祖交流協會會長張克輝等, 也紛紛發來賀電, 慧聚廣場被國台辦授予「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成為蘇州市首家「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本基金會於 2001 年 3 月成立以來,即將邁入第七屆董事會。大多數董監事仍是創立時的捐助人士,一路走來,本於創立時的初衷,大力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的常態化和制度化發展。第七屆董事會增加幾位企業先進和年輕企業家,讓本基金會能夠與時俱進,前瞻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再度表達衷心感謝,一路支持和協助的所有董監事先進。

        從 1990 年代以來,兩岸經貿關係可說起起伏伏,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九十年代兩岸經貿關係呈現單方向發展,大陸低廉的生產成本(含土地、勞力、環境等因素)提供台商西進發展的優良環境。第二階段則是在 2000 年前後,科技產業落腳於長三角地區,特別是昆山、蘇州等地,帶動大陸產業發展的另一個高峰。第三階段仍是現在進行式,在美中貿易衝突下的台商,則面臨轉型升級或是南向發展,或是回台投資等抉擇。

        未來發展如何? 目前尚難預料。但可以確定的是前兩階段台商在大陸發展,直接間接對大陸 1990年以來改革開放,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台商在大陸近三十年來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有不可磨滅的成績,也對兩岸的經貿關係起了聚合的作用,對兩岸和平發展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貢獻。換言之,三十年來,兩岸經貿關係,正默默朝著基金會成立時所倡議的「兩岸共同市場」方向發展。本基金會在二十年前,由蕭副總統於 2000 年五月離任行政院長職務後,以其長年投入經貿領域的政策擬定,並參與對美貿易談判的豐富經驗,深知經貿關係的正常化與制度化,才能確保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因此提出「兩岸共同市場」的理念,這個理念近兩、三年來更得到海峽兩岸的肯定與認同,進而提出「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的倡議,成為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

        今年三月下旬,在博鰲亞洲論壇分論壇「兩岸企業家圓桌論壇」中,就以「探討兩岸共同市場」為議題,邀請兩岸相關學者與企業人士共同參與。六月下旬在昆山舉行的「昆山產業合作論壇」,也特別針對「兩岸共同市場」議題,以兩岸智庫學者為主,一起探討如何建構「兩岸共同市場」的願景。八月下旬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十二屆京台論壇」,特別安排一場會議,以「共同市場、共同願景、共同行動」為主題,也是邀請相關智庫學者出席。顯見如何「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已漸成為兩岸關心的議題。

        誠然, 如何具體推動「兩岸共同市場」,並不是一蹴可及的工程,必須有待兩岸有識之士繼續交流,逐漸尋求理念上的共識,進而探討落實執行的路徑和策略。就此而言,近二十年來,兩岸經貿交流已積累很多實務上的經驗,可以提供未來探索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的基礎,讓我們樂觀以待吧!